師牌爸爸:愛的語言與親子
自從蓋瑞。巧門(Gary Chapman)在1998年出版了“The Five Love Languages”(愛的五種語言)後,在兩性關係上帶來很多祝福。如何能以這五種愛的語言應用在親子關係上。我認為夫妻與親子這兩種關係並不一樣,否則怎會有代溝的出現。
愛的五種語言是:「肯定言語」、「精心時刻」、「贈送禮物」、「服務行動」和「肢體接觸」。顯然地,在夫妻關係用不同愛的語言表達,可以帶來較正面的結果。例如一般的丈夫都不慣以「贈送禮物」來表達愛,倘若遇到喜歡以「贈送禮物」的妻子,或許需要一段適應期;不過夫妻天天相處,正常來說定必受彼此影響,總有一天會改變。這正正是我與師母的實況。在我而言,送禮不是最重要,反而我著重愛的語言是「服務行動」。在結婚初期,我們真的碰上很多誤會,但我們經過點點滴滴相處,漸漸地彼此影響,我在「贈送禮物」上也大躍進。
可是,在親子關係上卻截然不同,因時代轉變,下一代與父母的成長思維不一,彼此間所表達出愛的語言也同,需要改變彼此更不是易事。儘管一方能表達自己傾向「愛的語言」,也要顧及對方是否喜歡接受,否則弄巧成拙,產生更大誤會。由於親子關係上始終存在隔膜,跟夫妻關係不能同日而語。
無論是哪一方,能找出對方喜歡表達愛的語言最為理想。當然,不論選用哪個語言,願意表達愛的語言總是件好事;在親子關係上,互相學習了解對方的接受程度,千萬不要單顧自己的表達,卻忽略對方感受,強迫接受。以「服務行動」為例,有時候要送對方喜歡的東西,需要「精心時刻」,嘗試接受對方,不要加入埋怨對方為何如此古板,不懂浪漫,反倒要多欣賞對方給予另一種的表達。
為何會有五種愛的語言,正因為中國人所說:「一樣米養百樣的人」。這五種愛的語言可能也不夠。當感到自己沒有這五種愛的語言也不要擔心,說不定還有其他愛的語言呢!
所以,讓我們嘗試思想聖經中的愛,在聖經中最常用的兩個希臘文Agapa和Philo翻譯都是為「愛」,前者是「神的愛」、後者是「人與人之間的愛」。人始終是有限制,不過,讓我們學習願意付出更多,而不期望對方回報。在親子關係上,理應如此。父母始終是付出的一方。
何志滌牧師/博士 Dr. Ho Chi Dik Peter
畢業於加拿大麥基爾大學 (McGill University),後在安省神學研究院 (Ontario Theological Seminary) 獲道學碩士學位,及伯特利神學院 (Bethel Bible Seminary) 教牧學博士學位。
曾任播道神學院和中華神學院特約講師、中國基督教播道會同福堂主任牧師。
現為中國基督教播道會同福堂創堂牧師及同福聖經學院院長,同時亦為基督教靈實協會榮譽靈性關顧主管。
現於「號角月報」和與太太何羅乃萱女士在「天使心」撰寫專欄。
現於香港電台的「三個男人一個墟」擔任客席主持,曾擔任新城數碼財經台的「原味生活館」嘉賓講員。
コメント